前天,我在门诊上遇到了一位患病的人的朋友,手里拿着一份胆病超声的B超材料,除了向我咨询病况外,该患者问到了一问题:
这个问题当即引发了我的考虑。除了给患者解说病况之外,我向患者抛出一数学核算公式,如下图。
众所周知,胆囊的许多功用中,具代表性,并能检测和核算的是胆囊排泌胆汁(缩短)这一功用。因此临床上常常以其缩短功用代表胆囊功用。
概而言之,前后通过三个阶段:口服胆囊造影法、核素扫描法以及B超三维查看法。
B超三维丈量查看胆囊功用的办法最早是Everson等于 1980 年提出,分别在空腹及脂餐后丈量胆囊的长、宽、高三径,以胆囊空腹容积及餐后容积的动态改变来反映胆囊缩短功用。
1985 年,Dodds等树立用椭圆体积的核算公式,办法较前者尽管简略一些,但仍不利于临床实际操作。然后蒋兆彦教授等对上述办法作了进一步改进,选用数学公式来核算胆囊容积与缩短率。
其间,需求完善脂餐实验:正常胆囊脂餐后于30 - 60 min到达最大缩短程度,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。脂餐临床上常用两个油煎鸡(荷包蛋),或1包牛奶(约250 mL,脂肪含量为5%)。
超声查看无创、无痛、操作简略快捷、价格低、重复性强, 是评估测胆囊功用的首选查看办法。
临床上,较全面的胆囊功用包含胆囊缩短率、空腹胆囊容积和餐后最小胆囊容积,以及胆囊壁厚等目标。
为便利临床使用,可简化正常胆囊功用的规范为胆囊缩短率(≥75%)和胆囊壁厚(≤3 mm)两项目标。使用这两项目标进行评判:胆囊缩短率下降,或胆囊壁增厚。当两项目标中任一项不在正常范围内时,基本可提示胆囊功用发生损害!